文:吴风英 图:郭东习 编辑:蒋亚飞 审核:杨军
12月19日上午8:30,生命科学学院第一届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在田家炳教学楼A208教室举行。院党委书记杨军,院长胥晓,副院长杨在君、甘小洪,园林植物教研室刘金平担任比赛评委。学院共12名教师参加比赛,青年教师们观摩了比赛。
首先,杨军书记为大赛致辞。他强调了举办此次比赛的意义,尤其是对提升高校教师教学能力十分重要;他希望参赛教师诚着冷静、赛出水平,取得优异成绩;也希望年轻教师们认真观摩学习,为自身内功的修炼积累经验。
随后,12位参赛教师分职称类别分别进行了课堂展示。正高职称组伍春莲教授以坏血病的发现及治疗入手,从胶原的分布及其主要类型、分子结构、合成组装与降解等方面对坏血病、胶原和维生素三者关系进行了深入讲解,其授课思路清晰、结合生活实际、语言简练、重点突出,展现了丰富的授课赛课技能。
在副高职称组中,来自森林保护教研室何恒果从生物防治的概念、类型和方法三个方面对《害虫的生物防治》进行了讲述,并以“以菌治虫”为例进行了拓展;修复生态教研室黄尤优从3S技术的基本原理与特征角度讲述了《景观生态数量化方法》;野生动植物保护教研室的黄燕副教授以幽默风趣的语言为大家解析了鸟蛋的秘密;微生物学教研室宋波以新冠病毒为例用精简的语言介绍病毒的发现、定义以及结构;生化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文国琴从三级结构的定义和基本特征两方面对《蛋白质的三级结构》进行了解析。
在中级职称组中,植物生态学教研室杨振安老师从我国湿地资源的现状入手,引入湿地恢复主题,并对其概念与方法进行了重点讲述;脊椎动物学教研室罗波结合生动的鸟类迁徙现象,为大家讲述了鸟类迁徙的概念、特点和原因,并以斑头雁为例阐释了影响迁徙的因素。景观与设计教研室余燕老师以《好大一棵树》歌曲引入纪念园林,并结合最大的烈士陵园——南京雨花台详细解析了纪念园林规划设计的方法;动物生态教研室费汉榄和景观设计教研室的廖雪兰分别结合自身的科研、实践经历,对《最适觅食理论》和《设计的逻辑梳理与表达》进行了讲述。细胞遗传教研室邹建从社会热点问题“转基因”入手,引入《植物组织培养》,并结合番茄实际对植物组织培养过程进行了解读。
最后,胥院长对大赛进行了点评。他认为,参赛教师们都能结合生活、科研和实践对相关课程知识进行讲解,达到了预期效果;同时从课堂的完整性、重难点是否突出、实例与课题相关度等方面指出了部分年轻教师授课中的不足,并为年轻教师们提升教学能力提出了很好的建议。
最终,经评委公正评分,伍春莲、黄燕、余燕荣获一等奖;文国琴、黄尤优、罗波、邹建荣获二等奖。
教师比赛图片
